
3招教你如何更好的當一個接收者,在收下好意時讓別人感到值得
前言
曾經我在剛搬入新的租屋處時,因為想和室友打好關係,我並沒有馬上給見面禮,而是等了幾個月後才給
當時我注意到對方很喜歡香氛噴霧,或任何有關療癒香氛的物品
我在一次逛街購物時特別買了帶了一罐給對方
但,我們的關係沒有因此而改善⋯
懶人指標: 我們不該只是知道收禮的禮節,我們也更應該收取好意的情商
哪裡出錯?
我想信很多人在送禮之前和我一樣,花了好久的時間才下手買某件物品再轉送他人
但當對方接收物品時沒有給出我們想要的反應時我們都會反問自己我送錯了嗎?
其實,這不是誰的錯的問題,更不是你的好意只值得這樣子的對待
問題出在我們都應該更了解如何當個好的接收者
情緒上照顧不是只會說假話
就像之前的文章,好意卻造成傷害-4項自我檢視3步驟聰明化解
老公說的,不會說假話達到情緒安慰的目的
這裡想強調,不會說假話和會安慰人是不一樣的好嗎?
就像渣男/女很會用安撫情人,但會說假話的道理一樣
如果你是真的不會說話,那你可以嘗試用行動來表達情緒上的安慰
像是買對方最喜歡的東西吃,煮一頓飯,之類的這系列小舉動去表達你對這個人的關懷
如果你像我一樣遠距戀愛/婚姻,那被傾訴的 一方可以嘗試問:我知道你不好受,我可以說什麼做什麼讓你感覺好一點嗎?
當對方提出你能力範圍之內的要求那也不妨賣個人情,讓對方感受到你的關愛
總歸一句,其實選擇權一直在你手上,只是你願不願意而已
3招教你如何當個好的接收者
專心聆聽
小時候我們會被長輩要求要有禮貌,如果別人稱讚你就應該馬上說謝謝
除了有養成禮貌的習慣外,更是一個認知上的回饋
說謝謝等同於是,我有聽到你在說什麼並做出等同的回應
但生活上的各種狀況總是讓我們猝不及防
例如媽媽突然在我們和客戶或長官吃飯的時候打來問要不要回家吃飯你該建立的習慣就是1. 認知到對方所作出的貢獻 2.認知到對方在展現他們好意時也同時顯現對方的脆弱
我個人很喜歡的作家Simon Sinek 在他的Podcast 曾提到:所有的感情 最好的樣子就是我將足以致命的短處交給你 並相信你永遠不會使用他
接收別人的好意也一樣,別人給你的好意是希望你能善待
當他們將自己可能得不到回應的事實放在讓你感受到被關心,我們最能夠給的是一個合理的回應
別只會說謝謝
一句謝謝,在現今社會中真的很敷衍,我們一天到晚在和顧客、同事、上司說謝謝
但你其實心裡知道有哪幾次你根本想罵髒話,因為各種原因卻說成了謝謝
如果你的朋友順便帶了一個小禮物送你,別只是收下,請你讚美對方的貼心和認知對方所做的Extra effort
誠實的告訴對方你當下的處境
我相信你有遇過媽媽留了晚餐給你吃但你已經吃過了的經驗
與其說為了不想糟蹋媽媽的心意去說:我等等會吃
不如嘗試直說:媽,我剛剛在外面已經先吃過了,謝謝你特別留食物給我,我等等會把食物放到冰箱裡去
結語
如果你覺得你曾經被給予的人小小的傷害自尊心,那就從你自己的行為開始
人類的歸屬感是與生俱來的需求,因此沒有一個人會不想被認可
好意不是免費的,而是別人花了心思觀察或實際行動去貢獻給你,並想讓你感到一絲溫暖
如果不想讓別人覺得跟你人情上的溫暖是浪費的舉動,那就別浪費別人特別為我們提供的好意吧
最後,謝謝你的抽空閱讀!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踴躍留言並拍手五次給我一點鼓勵和支持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