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受夠了!付出責任外的情緒勞動前你該問問自己這7個問題
內容目錄
前言
你有聽過多少次你的父母用唸的方式表達自己對一個家的付出?
洗衣煮飯燒菜顧小孩生活瑣事無一倖免
這是現實生活中的以讀不回,被讀訊息的一方總是充滿怨憤,已讀的人總是覺得無關痛癢
到最後積壓已己久的情緒就成了無止盡的碎念,到最後被念的一方受不無止盡的怨氣也終究爆發
可能身活周遭的人也會說,哎呀,幹嘛生氣,就下次就直問就好了,誤會而已
但,現在的許多家庭糾紛都是成年累積的怨氣造成的兩敗俱傷
這是一場,重點不是我做的比較多或做得比他多,而是他不覺得我做的太多的需要自省和將責任放手的學問
懶人指標:你全年無休的情緒勞動
學術起源
由加州大學的學者亞莉·霍奇查爾德於1983年所提出,其將情緒勞動做了以下定義:「管理本身情緒用以達到責任所需的得體表現」
霍奇查爾德所著 <情感整飾:人類情感的商業化>,以空服人員和債務催收員為例,因職業需求和需要與公司理念相吻合的表現,不論在什麼狀況下都須保持的專業形象,就算他們的心裡已經在翻白眼
但在如今的社會裡,情緒勞動已經不是只有服務業才會有的勞動了,職場和私人生活都要兼顧下
你從睡醒到休息都在運用情緒勞動

為什麼我們需要情緒勞動
情緒勞動幫助我們在交際應酬上,讓我們能夠表現得體,因此贏得客戶的信賴而達到經濟效益
它是一種需要耗費大量精神和心理能量的勞動,不論事規劃或到實際勞動只要需要費神的都是情緒勞動
在私人的生活上,使一個人能維持和最愛你的人保持良好關係,而得到歸屬感
在友情上,它讓你能夠在最需要第三方建議或情緒出口時得到些許寬慰
情緒上的認同和付出是人在維持穩定關係的必要條件,即便他並不是我們真的心中所想
情緒勞動不只僅限於職業
記得好幾年前,剛開始和先生住一起時,因為當天即將搭夜班飛機回家度過兩星期的長假,但老公的行李完全沒有打包
更糟糕的是老公在出發前的當天早上仍在上班也不知道準確回家的時間
於是,於心不忍下由我出手打包(就算我已經在兩星期前不斷提醒他要趁唯一的休假先準備好)
當天晚上7點老公才急匆匆的趕到家時間就這樣一點一滴的過去,原預計8點要出發前往機場(飛機4小時前就可以登機)順便買家人想買的免稅商品,就這樣拖到了9點
你能想像我沒有幫他打包的場面嗎?
前後的提醒,加上最後的作業,我忍不住開唸老公:你覺得我時間很多?還是我的時間是專門來幫你擦屁股的?
老公回:但是,如果你有東西忘記我也會幫你啊?而且我也沒叫你幫我打包
我隨即堵回一句:這從頭到尾本來就是你的責任,兩星期前就跟你講的事情還反覆提醒你,是你選擇性失憶還是你根本不在乎要做準備?如果你做好自己的部分我需要幫你?下次你的事情自己解決
從那次之後,每次旅行,我就是三不管
有一次他就真的忘記帶專門為回國準備的錢包,他就問:你怎麼不提醒我
我回:那是你的東西,自己不注意還問我?
我拒絕這種惡性循環,他忘記,我提醒,他再忘記,我要再次提醒;到最後他的責任變我的責任?憑什麼?
我不是無情,我知道劃清界線,因為這樣的反覆提醒到最後他的無所作為,以我的個性我一定會唸
但唸了,有用嗎?既然唸這會造成雙方不愉快,我何必自討苦吃?
友情方面,我曾經經歷過朋友突然傳了大量的簡訊,告知我她生活上造成她心理的不平衡
而我在看了兩封訊息後,我就選擇關掉手機不繼續讀下去,因為當時的我在情緒上有很大的浮動,根本不適合給對方建議甚至安慰
我曾經聽過這句話:不欠人情的才是陌生人,有欠有還才是人情
但有些人情根本不是你能負荷的,或需要擔責任的;所以人情上也要欠的聰明

表象調節和深層調節的情緒勞動
表象調節surface acting:
想像一下你在上一秒還在抱怨顧客多麼難搞,但當你看到難搞的客人從面前經過就馬上一秒變臉立展微笑輕聲細語的問好
在微笑問好的過程中你在心裏面仍在問候客人的祖宗18代;這就是表象調節,純粹的口是心非
深層調節deep acting:
原本難搞的顧客突然給了你小費並表揚你的專業服務讓他覺得很滿意
因為客人的表揚你本來生氣的感覺在一瞬間變得開心,從口是心非到肢體表現和內心都是開心的就是深層調節
研究表示,表象調節對一個人造成的副面影響遠超過深層調節,因為表象調節只是讓你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現對你所處的情境做出適當表現
但實際上你的情緒尚未得到任何的轉換;而表象調節在職場上也降低了員工對自己職業的滿意度,不論不滿是由主管,客人造成的
過多情緒勞動造成的情緒失調
如果你的工作需要和頻繁的和人做交流,像是心理醫生,律師,教師職業,服務業,或者因責任所在需要照顧人的職業,都是高風險族群
因為你長期曝光在需要展現專業又不失親切的狀態下,讓你在表現調節和深層調節情緒兩者轉換間迴旋,有時候這些積壓已久未釋放的的情緒會成為一種持久型的壓力
- 對原本自願性選擇的職業失去耐心甚至熱情
- 情緒上的耗盡(Burn-out)
- 常感疲憊的身體,睡再多也沒效
- 做任何事都沒有效率
- 對自我失去自信,甚至產生負面的想法
情緒勞動背後的刻板印象
科學研究解剖構造上的差異證實男性的腦部結構和女性腦部結構的不一樣
甚至因為女性生理上本就是照護者的角色,但這樣的生理結構是把大部分情緒勞動的責任讓女性來承擔的藉口嗎?
前面提過:不是我做的比較多或做得比他多,而是他不覺得我做的太多
讓我想到以前上班都是老公準備我的午餐,同事問是我自己煮的嗎?
我都很驕傲地回答都是我老公煮的,同事一臉訝異,也每每稱讚老公的賢能和貼心
反觀同事的老婆,在每天同事上班前就起了一大早準備老公上班的便當,卻沒聽幾個同事稱讚對方的老婆貼心賢慧
同樣一件事,為什麼男性卻得到更多的關注和讚賞?好像洗衣煮飯燒菜這些生活小事在他們身上鮮少發生一樣?
以之前看過Harpers Bazzar的一篇文章舉例,作者在母親節時要求老公給請家政打掃公司清掃家裡當作禮物送給她
但其背後的真正目的是要讓老公親力親為的安排規劃體驗情緒勞動
自從這項要求提出後,她的老公就一直希望他轉變心意甚至不段問作者她想要什麼禮物讓他可以在購物平台上一鍵下單
時間到了母親節前一天,老公才不情願地打給一家清掃公司詢問報價,在知道超出預算的報價後,作者的老公也沒有繼續查詢其他公司的報價並告訴作者他會將浴室清的整潔溜溜
到了母親節當天,作者得到了一條老公送的項鍊和一間被老公清乾淨的浴室
當作者的先生在刷浴室,作者正在撿起地上被老公留在地上的衣服襪子鞋子,而當她若無其事地經過白淨淨的浴室,作者老公就有點心理不平衡
最後,作者因為被老公包項鍊的包裝箱子絆過好幾次而自己的老公則在經過時繞過箱子;在母親節過後兩天,終於作者受不了決定將箱子放回比她身高還高的壁櫥上
在作者因為不夠高的情況下老公在旁邊看著她因高度而掙扎就說:你只需要開口問我就好啦!
作者答:重點是,我不想要我開口問你!
如果你還在想你的女友或伴侶甚至媽媽怎麼這麼愛生氣或唸人,先想想你上次從安排到實際執行一項計劃是什麼時候吧!
我不是說所有男性都是這樣,但這就是當下社會最血淋淋的事實
以作者為例從一剛開始的整間屋子的整理到最後得到老公花錢買不需要的禮物和清理浴室完全不花多於的心思
甚至到禮物的包裝紙明顯會擋路到,到最後是作者看不下去終究是自己收拾
正確的情緒勞動心態
其實,正確的勞動心態的樣子應該是飽富同理心
如果每個人能夠試著理解對方為了自己付出的所作所為從想法到行動的付出上都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每個人都能達到深層調解的情緒轉換
緩解過度情緒勞動的方式
- 在一天結束後記下心情日誌,身為服務業的我除了和同事一起抱怨奧客,最有用的還是用理性的思緒描述自己的心境幫助自己多了解如何轉換心情
- 找到問題,不得不說,很多事情在你抱怨的同時你的字句裡已經有你要找的答案
- 設立良好的界線,與其什麼都說好,試著量力而為,有些事情如果跟你沒有直接關係,也不必特別攬起
- 如果一件事情已經重複太多次,你可以擬定你的情緒勞動清單和對方直接做溝通
在你考慮付出責任外的情緒勞動前你該問問自己這7個問題

結語:
之前文章提到的Burn-out是過度情緒勞動造成的耗竭,也因此想多探討情緒勞動的話題
情緒勞動在現今家庭紛爭的狀況遠過於職業造成的情緒倦怠
情緒勞動到最後造成的筋疲力竭甚至到一個家庭的分裂,大多數都是因為一方付出太多而另一方在無法體會的狀況下造成壓垮最後一根稻草的力量
情緒勞動和一個人的出生家庭個性都有關係,像我的先生在小事上的考慮不足,但在體貼和做家事上我一點都不擔心
人情就是要互相,有些事情如果是分內的就自動一點,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面對
當一個人讓另一方無限式的情緒勞動,那就是徹底無能了
最後,謝謝你的抽空閱讀!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踴躍留言並拍手五次給我一點鼓勵和支持喔!
文章資源統整:
學術起源參考:
情緒勞動背後的刻板印象提及文章:
結語提及文章:
常感疲憊?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但提不起勁?我靠7招自癒的情緒空洞期